湖北国资改革表现出来的另一条主线则是按照国企自身的需求发展,不再一味谋求控股权,“这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的国资改革思路”,“在新一轮混改试点中,湖北国资委的思路是,只要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不再强求控股权”。
日前,湖北省政府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下称“中国有色”)签订了一份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外,湖北省国资委实际控制的中国大冶有色金属[-8.47%]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大冶有色”,00661.HK)也计划增资扩股。其中,湖北省国资委和另一股东中国有色集团均出资,待增资扩股完成后,大冶有色的控股权将正式转交给中国有色。目前,双方的合作细节尚未完全确定。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涉及超百万亿规模的国资改革方案并未如约出台,市场所获知的消息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将分别牵头制定完善这一方案,出台日期未定。
“虽然顶层设计方案还没出来,但各省市已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行。”上述湖北国资人士总结湖北省的做法是:首先将一些存量资产进行分门别类的整合,为此,湖北按照板块新设立了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湖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收回天河机场的股权,这种思路就是盘活已有的存量资产。
湖北国资改革表现出来的另一条主线则是按照国企自身的需求发展,不再一味谋求控股权,“这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的国资改革思路。”上述人士指出,出让控股权,对各级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件十分慎重的事情,动辄会牵涉到国资流失及管理上的诸多问题。所以湖北的思路是,选择与省属国企性质接近的大型央企合作,在适当避免这方面风险的同时,进行大型的联合重组。
对比省属其他企业,大冶有色控股权的出让并不容易。事实上,有色金属产业早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也是湖北省力推的第十个千亿产业。而大冶有色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湖北省有色金属行业的市场规模份额占到90%以上,按照湖北省的规划,这一产业规模还将扩大,“十三五”期末计划资产规模达到1500亿元。
但企业规模的扩大还需要资本和市场支撑,“湖北这两方面的能力都不如中色集团。”上述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作为湖北省属重点国企,在以往发展中,大冶有色得到湖北省诸多资源和政策扶持,但湖北本身的有色矿产资源有限,长期遭受产业链不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若要完成“十三五”目标,继续依靠湖北省和企业自身能力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此外,中国有色金属[0.00%]行业仍处于下行周期。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主要有色金属产量有所增长,但增幅呈下降态势。其中,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4417万吨,同比增长7.2%,增幅下降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有色金属的市场价格依然疲软。国内市场铜、铝、铅的价格分别同比下降7.8%、6.9%、2.7%,铝价更是与20多年前持平。
若变身央企,大冶有色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能有更大的杠杆效应。“作为中国有色集团来说,大冶有色的壳资源也很有吸引力。中色集团资产规模庞大,但其上市公司仅中色股份[2.90% 资金 研报](000758)一家,在海外融资功能上也不如作为港股的大冶有色,大冶有色补充进来后,对中色集团的全球战略布局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此外,中色集团也尚未完成借助中色股份整体上市的计划,“也就是说,有了两大平台支撑后,中色集团将其他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