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0crmo无缝钢管检测员检测,18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初步测算,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7个百分点、同比跌幅收窄。一线城市涨幅尤为明显。与此同时,股市沪指在5000点附近接连受挫,让市场各方纷纷猜测股市与楼市之间的“跷跷板”效应是否再度出现。专家指出,股市与楼市各有其内在的特征及规律,不应对市场波动过于敏感,甚至因此误读相关政策,从而对市场本身及参与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6月18日,对于股市和楼市而言显然并不是色调相同的一天。楼市迎来了进一步企稳的统计数字: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20个和37个,各比上月增加了2个和9个。而对近期频繁巨震的股市而言,周四沪指以重挫3.67%的表现黯然收盘。
从历史经验看,“跷跷板”现象曾经存在。如2008-2014年期间,沪指从6100点跌至1600点,而商品房均价则从3800元/平方米涨至6323元/平方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吕随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股市和楼市作为两个重要的投资渠道,确实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目前的股市调整与房市转暖之间的关系却并没有那么密切。
市场的规律是一样的,但不同的市场却各有各的不同。专家介绍,股市是指在为企业和资金提供一个公开对接的平台,而房地产除了有保值增值的投资功能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实际居住功能。
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人民币币值不确定性变强,稍有常识的投资者在调配资产时会更关注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毕竟把资产都押在房地产上会面临很大的变现风险,大资金的所有者往往并不缺住房,也不会盲目追加房地产投资,反而是很多中小投资者借股市盈利改善住房的诉求更大,他们面对股市调整时也更容易“追涨杀跌
楼市稍有回暖便衍生出的“跷跷板”说或许只是股市“躺着中的又一枪”而已。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就公开点评了当下的“政策市”心态,现在政府的很多政策措施都被解读成是“挺股市”或“砸股市”,而这种过度解读乃至误读其实都是很荒唐的。
据30crmo无缝钢管检测员检测,无论是为合理自住型需求“松绑”的楼市新政,还是规范融资融券及场外配资业务的正常监管,都是为了因应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而采取的及时且有益的措施,政策的着眼点是保障中国经济在平稳中成功转型,同时促进相关市场的持久健康发展。需要警惕的是,误读甚至是恶意曲解政策的行为最终将会误导市场,并对市场参与者造成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