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速继续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全国钢材市场需求下降,粗钢表观消费量降幅比去年全年降幅有所扩大,粗钢产量出现多年未有的同比下降,全行业陷入亏损境地。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可以总结为“需求下降、产量下降、价格下降、环保加压、整体亏损”。
粗钢产量下降1.7%。一季度全国生产生铁17654万吨,同比下降2.3%,生产粗钢20010万吨,同比下降1.7%,生产钢材(含重复材)26640万吨,同比增长2.5%;平均日产粗钢222.33万吨,比上年四季度增加6.13万吨,增长2.84%。一季度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50.02%。
钢材出口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国出口钢材2578万吨,同比增加746万吨,增长40.7%;其中1月份出口1029万吨,2月份出口780万吨,3月份出口770万吨,呈逐月下降态势。进口钢材323万吨,同比减少36万吨,下降10.0%;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2349万吨,同比增加815万吨。
钢铁企业库存高于往年水平。3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库存为1664万吨,比今年初增加约37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万吨。据调研,多数钢铁企业一季度库存有所增加。企业库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社会库存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于钢贸商数量减少以及企业扩大直供渠道所致。据钢铁协会统计,4月份22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1123万吨,同比下降213万吨。
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下降。一季度,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831亿元,同比下降6.8%。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60亿元,同比下降12.3%,较1-2月份降幅扩大了7.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671亿元,同比下降5.4%,较1-2月份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
钢材价格持续下跌。3月末,钢铁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75.43点,比2月末增长0.37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4点。4月份以来,钢材价格指数延续小幅下降走势,4月第三周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跌至73点,创有指数记录以来的新低。钢材价格不断下降,为下游用钢行业降低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做出了行业性的巨大贡献。
钢铁企业经营十分困难。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29.18亿元,同比下降14.48%;实现利税161.4亿元,同比增长9.99%;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9.87亿元,同比减亏70.46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110.53亿元,增亏34.33亿元。亏损企业50户,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49.5%,亏损企业亏损额103.55亿元,同比增长27.31%。
一季度,钢铁企业克服资金紧张的不利因素,大力加强资金管控,狠抓库存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3月末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33个百分点,除产成品以外的库存占用资金大幅下降。
二、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成绩突出
近几年,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虽然十分困难,但是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能耗指标持续改善。一季度钢协会员生产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2.13%,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88%,吨钢可比能耗同比下降0.09%。烧结、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和钢加工等工序能耗同比分别下降1.30%、1.17%、14.99%、0.87%和0.67%。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降低。为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达到国家钢铁工业污染物系列排放标准中的要求,各企业进一步加大了污染治理和环保管理工作力度,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一季度外排废水同比减少7.51%,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减少27.19%,烟粉尘排放量同比减少9.51%。钢渣产生量同比下降4.80%,高炉渣产生量同比下降4.36%,含铁尘泥产生量同比下降7.06%。
从下游需求角度看,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连续两年下降,今年一季度降幅分别高达32.4%和18.4%,后期房地产行业钢材消费将难以增长。机械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同比增速进一步下降至6.3%,3月份当月同比增幅已下降至5.3%,是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增幅。在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统计的119种主要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有62种,占52%,同比下降的有57种,占48%,近几年产量下降的品种数一般只占30%左右,今年下降的品种数占比创近年来最高,凸显了机械行业景气度下降。汽车产量一季度仅增长3.7%,增速明显放缓。造船行业一季度新承接订单下降76.8%,手持订单下降2.5%。家电产品中空调、冰箱、冷柜产量均有所下降,只有洗衣机有所增长。整体来看,下游用钢行业钢材需求难以增长,钢材消费峰值弧顶区特征明显,存在需求下降的可能。
从钢材出口角度看,2015年初国家取消了部分钢材品种的出口退税,一季度钢材出口环比逐月下降,同比增长偏高主要是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的原因,随着取消退税政策的效果显现,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钢铁产品的双反案件和贸易争端增多,钢材出口增速将会有所下降。但由于国际市场仍有需求,且国内外有价差,我国钢材出口竞争力仍较明显,出口不会大幅减少。企业要尊重当地市场规则,进一步做好出口产品的档次提升,提高高档产品比例。
重点反映,一是加快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继续按有关标准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呼吁尽快公布第二、第三批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产品清单,呼吁继续降低国内铁矿山企业税费负担,保持国产铁矿一定的市场份额;二是深化国有及国有控股钢铁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减轻企业社会负担;三是避免选择性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四是完善退出机制,给企业淘汰落后、减人增效等建立通道和给予政策支持;五是对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钢铁协会优势,突出重点,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新常态下钢铁行业运行监测分析,特别关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对行业的影响;加强原料、钢材市场和主要用钢行业市场的趋势性、倾向性问题研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时进行信息引导;坚持行业运行月度分析制度,扩大发布渠道。加强企业间的协调自律和监督,把“没有合同不生产,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作为行业共同应对严峻形势的重要举措,做好专项产品市场、区域市场的协调和自律,力争取得明显成效。加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引导,特别是汇率风险,加强市场风险预期分析。充分发挥钢材、铁矿石价格指数的作用,引导企业理性采购和销售;继续开展对标挖潜活动,促进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
加强对企业环保技术的推广和指导。密切关注环保法规、产业政策、标准要求及相关技术导则等信息,并及时传递给企业。认真总结会员企业在节能环保,特别是污染治理典型工程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强企业间交流。通过协会网站、微信平台、冶金报等媒介加强行业正面宣传,增进社会公众对钢铁工业发展和进步的了解,宣传城市钢厂与城市融合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通过法治钢企建设,使钢铁企业真正成为依法治理的企业法人,诚信守法的经营实体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法律事务分会的作用,着力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促进企业合规管理能力和依法治企能力的不断提升。探索开展钢铁行业信用建设,加强会员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为会员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促进企业提高信用管理能力。进一步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完善行业自律规约,规范行业的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