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少年在家中猝死,又一次让“血浆生意”暴露在公众视野。舆论鼓励的无偿献血和一些血浆站、血浆公司做的血浆生意,完全是两个概念。
2024年1月15日,家住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的19岁少年赵伟在家中突然逝世。父亲赵志杰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赵伟在逝世前八个月时间内疑似连续被抽采血浆多达16次,最短的“卖血”间隔天数为12天,每次会拿到260元-300元左右的费用。
献血浆可以无偿,也可以有偿,目前我国法律对此并没有严格的规定。然而一边是患者等药救命,一边却因为两三百元的营养费,献血浆成了一些弱势人群赖以维生的手段,催生了一条利益链条,作为中间环节的血浆站,当然逃不过诸多追问。而有偿献血浆背后的主体,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他们通过招募赵伟这样的献血者获得的血浆,是血液制品企业生产用的原料浆,最终会被制作成堪比黄金的血液药物。
比如我们经常听说的血友病患者的救命良药VWF,正是从人体血浆中提炼而来。还有2023年初疫情防控政策刚放开时,一针难求的人体免疫球蛋白,也是血浆制品。赵伟每次献完血浆后获得的约300块钱,是血浆站用来鼓励人们自愿献出血浆的“营养费”/“误工费”。
回到山西忻州这家血浆站,法律规定献血浆者两次献血浆的间隔不得少于14天,一年内累计献血浆次数不得超过24次,严禁频繁采集血浆。而赵伟从2023年5月开始,在短短8个月内疑似连续被抽采血浆多达16次,最短的一次间隔天数只有12天。
赵伟1月15日在家猝死,仅仅在10天之前,医院已经诊断出他“全血细胞减少,重度贫血,出现心悸现象,怀疑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频繁献血浆和医院诊断的症状,与最后的猝死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需要有关部门的权威说法。但无论如何,放任一个刚成年的少年如此高频次献血浆,涉事血浆站很难说自己完全没有责任。
血浆站的相关操作是否合规,每次献血前,有没有检查赵伟的身体状况,看他是否符合采集血浆的要求?血浆站及其中间联系人是否知晓赵伟因为献血浆身体出现不适,但仍然诱导他继续献血?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调查。
下一篇:没有资料 |